生活 > 歷史 > 

成語故事

 > 列表
  • 大義滅親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春秋時期,衞莊公有個兒子名叫州籲,因是莊公愛妾所生,格外受到莊公的寵愛,以致於養成目中無人、驕橫自大的個性。當時,衞國的石碏(què)大夫也有一個兒子,名叫石厚,經常與州籲在一起遊玩。石碏屢次勸告兒子不要與州籲在一起,他始......

  • 白龍魚服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春秋時期,吳王過煩了宮中的生活,於是想穿上老百姓的衣服到民間去走一走,還想和他們一同飲酒。這決定可嚇壞了滿朝文武官員。若是吳王在出行的過程中遇到什麼危險,誰能擔當起這個責任?大夫伍子胥也認為一國之君混跡在百姓中......

  • 前程萬里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唐朝時期,有一個叫崔鉉的人,是大臣崔元略的兒子。崔鉉六歲那年,他跟隨父親去拜訪當時的宰相韓滉。韓滉對崔鉉父子來訪非常高興,熱情接待。韓滉見崔鉉聰明伶俐的樣子,十分喜歡。他們圍坐再一起,談古論今,講經道文,趣味甚濃。在......

  • 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戰國中期,有個國君叫梁惠王。為了擴大疆域,聚斂財富,他想出了許多辦法,還把百姓趕到戰場上,為他打仗。有一天,他問孟子:我對於國家,總算盡心了吧!河內年成不好,我就把河內的災民移到河東去,把河東的糧食調到河內來。河東荒年的時......

  • 一筆勾銷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北宋時期,有一個叫范仲淹的人,字希文,吳縣(今蘇州市)人。他出生於貧苦人家,兩歲的時候,父親就去世了,母親謝氏為生活所迫,只得帶着他改嫁到山東淄州長山縣一户朱姓人家,從此范仲淹改名叫朱説。由於是母親從範家帶過來的,范仲淹在......

  • 樂不思蜀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三國時期,魏、蜀、吳三個國家各據一方,征戰不休,爭奪霸主的統治地位。其中,劉備管轄割據的地方稱為蜀。劉備死後將王位傳給了兒子劉禪,又稱劉阿斗。臨終前,劉備囑咐諸葛亮輔佐劉禪治理蜀國。劉禪是一位非常無能的君主,什麼也......

  • 班門弄斧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採石江邊一堆土,李白之名高千古;來來往往一首詩,魯班門前弄大斧。這是明朝梅之渙寫的題李白墓詩。李白,字太白,好飲酒,人稱李謫仙,是唐代偉大的詩人。關於他的死,有種種神話般的傳説。例如,有的説李白晚年瀏覽洞庭、岳陽和金陵......

  • 城狐社鼠的含義 城狐社鼠的故事及成語解釋 晉朝時期,朝廷上有個左將軍叫王敦,他的長史官是謝鯤,他倆常在一塊議論朝廷上的事情。由於王敦在當時掌握着長江上游的幾乎全部兵力,對東晉朝廷形成潛在威脅。為了削弱他的兵力,皇帝司馬睿分別任命劉隗和戴淵為鎮北將軍,各撥......

  • 百感交集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衞玠,字叔寶,河東安邑(今山西夏縣北)人。衞玠出身於名門世家。祖父衞瓘乃是西晉權臣,還因為曾斬殺鄧艾,在《三國演義》裏亮過相。衞玠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,就已經出落的秀美動人。這個小少爺坐着敞棚車到洛陽市區閒逛的時候,看......

  • 同甘共苦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燕昭王的父親燕王噲,想學堯帝讓位給舜帝而不給自己的兒子,不料引起了大禍。他把王位讓給了相國子之。子之為人殘忍,反而要除掉燕王的兒子和親信。結果燕國大亂,齊國趁這個機會,大舉發兵,殘破燕國,子之被殺,燕王噲也自縊而死。......

  • 逐鹿中原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東晉時期,十六國中後趙的開國皇帝名叫石勒。有一天,石勒設宴招待高麗的使臣,喝酒喝得快醉的時候,他大聲地問臣子徐光道:我比得上自古以來的哪一位君王?徐光想了一會兒説:您非凡的才智超過漢代的高祖,卓越的本領又賽過魏朝的始......

  • 大筆如椽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東晉的文士王殉,從小才思敏捷,膽量很大,散文和詩賦都寫得很好,二十歲時便被司馬桓温聘為主簿。有一次,司馬桓温為了試試王殉的膽量,在大司馬府聚會議事的時候,故意騎一匹馬,從後堂直衝大廳。幕僚們頓時驚慌失措,四處躲避,惟有王......

  • 鴻鵠之志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秦朝末年,有一個農民起義軍領袖,名叫陳勝,字涉。陳勝青年時代,曾經做人家的僱農,替別人耕地。有一次,他停下耕田,走到田埂上休息。他因失望而歎恨了好久,對另一個僱農説:我們當中如果有人富貴了,可不能忘掉別人。[]一同當僱農的......

  • 一竅不通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商朝的時候,有一個非常殘暴的國王叫做紂王,紂王非常喜愛他的妃子妲己,一天到晚跟妲己喝酒玩樂,根本不管國家的事,也不管老百姓的生活過得好不好!他還聽信妲己的話,殺了很多忠臣和無辜的老百姓。有一天,紂王的叔父比干看不下去......

  • 破釜沉舟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秦朝末期,秦始皇死後,他的小兒子胡亥即位。秦始皇稱霸於諸侯列國,胡亥也想稱霸於列國。為此,他剛剛登上王位,就派大將章邯率領大軍首先打敗了陳勝、吳廣的起義隊伍,然後北渡黃河前去攻打趙國。趙國不是秦國的對手,結果,趙軍退......

  • 前倨後恭的含義 前倨後恭的故事及成語解釋 戰國時期,諸侯國林立,主要有秦、燕、趙、齊、楚、韓、魏,史稱戰國七雄。其中,秦國由於在政治上和經濟上實行一系列的改革,國家實力最強,時不時與其他六國交戰。六國的統治集團內部,於是出現了親秦、反秦兩派:親秦派主張六國同......

  • 乘興而來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王徽之是東晉時的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,生性高傲,不願受人約束,行為豪放不拘。雖説在朝做官,卻常常到處閒逛,不處理官衙內的日常事務。後來,他乾脆辭去官職,隱居在山陰(今紹興),天天遊山玩水,飲酒吟詩,倒也落得個自由自在。有一年......

  • 發蒙振落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西漢時期,掌管封爵事務的主爵都尉汲黯,是位忠正耿直的大臣。他不考慮個人安危,經常向年輕的漢武帝直言進諫。汲黯為政,以民為本,同情民眾的疾苦。一次河內失火,武帝派他去視察,他到河南,見正遭水災,饑民塞路,父子相食,餓死溝壑者......

  • 大材小用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南宋着名愛國詞人辛棄疾,字幼安,號稼軒。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,由祖父撫養成人。辛棄疾曾拜當時着名的田園詩人劉瞻為師,並和党懷英兩人是劉瞻最得意的學生。有一次,劉瞻問他們兩人道:“孔子曾經要學生談各人的志向,我......

  • 人傑地靈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【釋義】傑:指有傑出才能的人;靈:特別美好的意思。傑出人物在哪裏出生或曾到過那裏,所以那裏就成了名勝之地。【出處】唐·王勃《滕王閣序》。聞名中外的滕王閣於公元663年重陽節落成。當時的洪州閻都督遍邀當地名士共赴......

  • 因噎廢食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相傳,古時候有這樣一個故事:一個節日之夜,有個大財主在家大擺酒席。大家划拳喝酒,喧聲如潮。突然,鬧得最歡的一個老頭大汗淋漓,翻着白眼,捂住脖子,拼命地嚥着唾沫。原來是他剛才急着説話,嘴裏一塊牛肉沒嚼爛就吞了下去,結果喉嚨......

  • 欺世盜名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春秋時期,衞國大夫史魚,多次向衞靈公提建議,希望他重用賢人蘧伯玉,趕走小人彌子瑕。但衞靈公正和彌子瑕打得火熱,對史魚的話根本聽不進去。史魚當了一輩子的官,既沒有辦法使衞靈公走正道,又沒有本事讓衞國發展得更好。他臨死......

  • 爾虞我詐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春秋中期,楚國在中原稱霸,楚莊王根本不把鄰近的小國放在眼裏。有一次,他派大夫申舟出使齊國,指示他經過宋國的時候,不必要向它借路。申舟估計到這樣一來,必定會觸怒宋國,説不定因此而被殺死。但楚莊王堅持要他這樣做,並向他保......

  • 安如泰山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西漢景帝時,吳王劉濞府中的一個郎中叫枚乘。枚乘,字叔,西漢淮陰(今屬江蘇)人,是漢代着名的文學家。吳國是當時諸侯國中的大國,吳王劉濞野心很大,對中央政權心懷怨恨,暗中圖謀叛亂。漢景帝任用頗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錯為御史大夫,晁......

  • 千鈞一髮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公元前154年,即漢景帝劉啟即位的第三年,吳王劉濞因不滿朝廷逐步削弱諸侯王封地,糾集楚、趙、膠東、膠西、濟南、淄川等6個諸侯王,打着“清君側,誅晁錯”(因為晁錯力主削藩)的旗號,起兵叛亂。史稱“吳楚七國之亂”。據東漢班固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