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 > 历史 > 

成语故事

 > 列表
  • 行尸走肉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语解释 任末,字叔本,蜀郡新繁(今属成都市新都县)人,东汉时期的学者和教育家。他自幼勤奋好学,年轻时与当时学者景鸾(字汉伯)等去都城洛阳游学。他通晓五经,对西汉齐郡人辕固生所传《诗经》特别有研究,在洛阳教授生徒达十余年,其一生事迹......

  • 顾左右而言他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语解释 战国中期,有一个名叫孟子(又称孟轲)的人。他是儒家的代表人物。据说,有一次,他对齐宣王说:有一个人,因为要到楚国去,把老婆孩子交托给他的朋友,请予照顾。等到他回来的时候,才知道他的老婆孩子一直在受冻挨饿,那位朋友根本没有尽......

  • 人杰地灵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语解释 【释义】杰:指有杰出才能的人;灵:特别美好的意思。杰出人物在哪里出生或曾到过那里,所以那里就成了名胜之地。【出处】唐·王勃《滕王阁序》。闻名中外的滕王阁于公元663年重阳节落成。当时的洪州阎都督遍邀当地名士共赴......

  • 按图索骥的含义 按图索骥的故事及成语解释 孙阳,春秋时秦国人,相传是我国古代最着名的相马专家,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。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,因此人们都把孙阳叫做伯乐。据说,伯乐把自己丰富的识马经验,编写成一本《相马经》,在书上,他写了各种各......

  • 恶贯满盈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语解释 商朝末年,国君商纣(zhòu)王暴虐(nüè)无道,任用奸臣,残杀忠良,激起了民愤,就连诸侯王也都觉得他不是一个明君。当时,有一个西伯侯名字叫姬(jī)昌,他主张实施仁政,反对纣王的暴政。纣王便把他抓了起来,关在羑(yǒu)里这个......

  • 楚材晋用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语解释 春秋时期,楚国有个大夫名叫伍举。有一次,他的岳丈犯了法偷偷地逃跑了,有人造谣说,伍举的岳丈畏罪潜逃,是伍举向他通风报信并送他逃走的。伍举怕楚王听信谣言治他的罪,便带着一家老小逃到临近的郑国去了。伍举在郑国住了一段......

  • 得意忘形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语解释 阮籍,又名嗣宗,陈留尉氏(今河南尉县)人,是魏晋交替时期的一位着名诗人。他很小的时候父亲便死了。虽然家境清苦,但他勤学好学,后来终于成为当时着名的诗人。阮籍本来很有抱负,希望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。但他对执政的司马氏集团......

  • 草船借箭的含义 草船借箭的故事及成语解释 三国时期,魏国占据北方,蜀国占据西南方,吴国占据南方。有一次,魏国派出大军,从水路攻打地处长江边上的吴国。不多久,魏军就进发到离吴国不远的地方,在水边扎下营地,寻找时机出兵作战。吴国的元帅周瑜,在研究了魏军的情形后,决定......

  • 厉兵秣马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语解释 春秋时期,秦国派杞子、逢孙、杨孙三人领军驻守郑国,却美其名曰为:帮助郑国守卫其国都。公元628年,杞子秘密报告秦穆公,说他已掌其北门之管,即掌握了郑国国都北门的钥匙,如果秦国进攻郑国,他将做秦国内应,协助秦国攻郑。秦穆公......

  • 汗马功劳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语解释 萧相国,即萧何,辅佐刘邦称帝的首要功臣。刘邦平定天下后,按功劳大小封赏群臣。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,便封为酂侯,赐予丰厚的俸禄。而其他功臣却认为萧何的功绩不足以封侯赐地,他们向刘邦抗议说:我们跟随您征战天下,出生入死。......

  • 东施效颦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语解释 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,是春秋时期越国人,她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吸引人,只可惜她的健康状况不太好,有心痛的毛病。有一次,她在河边洗完衣服准备回家,就在回家的路上,突然因为胸口疼痛,所以她就用手捂住胸口,皱着眉头。虽......

  • 不胫而走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语解释 东汉末年,有一个叫盛孝章的名士。他曾任吴郡太守,后因病辞官在家隐居。孙策平定东吴后,对当时的名士深为忌恨,盛孝章曾因此外出避祸。孙策死后,孙权继续对其进行迫害。孔融与盛孝章是知交好友,知道他处境危急,所以特地写了一......

  • 仰人鼻息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语解释 东汉末年,董卓在朝中专权,上欺天子,下压群臣,鱼肉百姓,无所不为。各州郡的割据势力纷纷起兵讨伐董贼,共推袁绍为盟主。袁绍自称车骑将军,统率群雄,直逼长安。冀州牧韩馥负责讨逆群雄的粮草供应,他看到袁绍深得人心,势力越来越雄......

  • 枕戈待旦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语解释 晋朝时期,出了一位名叫刘琨的英雄。他喜欢与一些有志气的年轻人结交,讨论天下大事,要为国家做出一番大事业,博得个青史留名。一天,他得知朋友祖逖已经当上了朝廷的官员,心里着急起来,就给亲属写信说:我每天都是枕着兵器躺在床......

  • 尔虞我诈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语解释 春秋中期,楚国在中原称霸,楚庄王根本不把邻近的小国放在眼里。有一次,他派大夫申舟出使齐国,指示他经过宋国的时候,不必要向它借路。申舟估计到这样一来,必定会触怒宋国,说不定因此而被杀死。但楚庄王坚持要他这样做,并向他保......

  • 请人捉刀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语解释 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魏武将见匈奴使,自以形陋,不足雄远国,使崔季珪代,帝自捉刀立床头。既毕,令间谍问曰:魏王何如?匈奴使答曰:魏王雅望非常,然床头捉刀人,此乃英雄也。魏武闻之,追杀此使。魏武帝曹操要接见匈奴的使者,他自己......

  • 东山再起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语解释 东晋时期,有一个叫谢安的人。他出身士族,少年时候就很聪明,不仅学识很高,而且擅长书法,写得一手好字,跟王羲之是好朋友,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,吟诗谈文。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,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。但是......

  • 三令五申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语解释 春秋时期,有一位着名军事学家名孙武,他带着自己写的《孙子兵法》去拜见吴王阖庐。吴王看过之后说:“你的十三篇兵法,我都看过了,是否可以用我的军队试一试?”孙武说当然可以。吴王再问:“用妇女来试验可以吗?”孙武说也可以。......

  • 安居乐业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语解释 春秋时期,有一位着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,他姓李,名耳,字聃。据说他刚生下来时,就是一个白头发、白胡子的小老头儿,所以人们称他老子。还说他是在一棵李树下出世的,所以姓李。又因为他的耳朵长得特别大,所以名耳。其实,老子是人们......

  • 乐不思蜀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语解释 三国时期,魏、蜀、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,征战不休,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。其中,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。刘备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,又称刘阿斗。临终前,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。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,什么也......

  • 口若悬河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语解释 【释义】悬河:瀑布。说话像瀑布一样滔滔不绝。形容能言善辩。【出处】唐·房玄龄等《晋书·郭象传》。成语典故:司马炎篡位之后灭蜀吞吴,一统天下,在洛阳定都建立晋朝,史称西晋。西晋初年,当时的文坛上活跃着许多有作为的作......

  • 同舟共济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语解释 《孙子》记载: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,当其同舟而济,遇风,其相救也如左右手。春秋时期,吴国和越国连年交战,两国的百姓也都将对方视为仇人。有一天,碰巧吴国人和越国人共乘一艘船渡河。船刚开的时候,他们在船上互相瞪着对方,一副要......

  • 自相矛盾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语解释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,他在集市上既卖盾又卖矛(古时候,矛和盾都是作战用的武器。矛用来刺杀敌人,盾则用来保护身体,以免被对方的矛刺中),为了让人家愿意买他的东西,使自己的商品尽快出手,他不惜夸大其辞、言过其实地高声炒卖。......

  • 门庭若市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语解释 战国时期,齐国的相国邹忌,身材高大,容貌端庄。他为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,鼓励群臣进谏,就给齐威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:一天早晨,他穿好朝服,戴好帽子,对着镜子端详一番,然后问妻子说:“我和城北徐公比较起来,谁长得英俊?“你邹忌英俊极......

  • 罄竹难书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语解释 隋炀帝杨广的残暴统治,导致天下大乱,群雄割据,农民起义。李渊在太原起兵以后,自任为大将军,积极地向隋军进攻。这个时候,突厥的力量很强,李渊既担心突厥坏自己好事,又想借用他们的悍马,于是,听从他人建议,与突厥的始毕可汗谈和。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