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 > 歷史 > 

成語故事

 > 列表
  • 百感交集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衞玠,字叔寶,河東安邑(今山西夏縣北)人。衞玠出身於名門世家。祖父衞瓘乃是西晉權臣,還因為曾斬殺鄧艾,在《三國演義》裏亮過相。衞玠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,就已經出落的秀美動人。這個小少爺坐着敞棚車到洛陽市區閒逛的時候,看......

  • 愛屋及烏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商朝末年,商紂王的統治十分殘暴,民心盡失。周武王就率兵滅了商朝,建立了周朝。建國後,武王對如何處理商朝留下的官員很傷腦筋,他問姜太公:周朝建立了,對商朝的官員到底應該怎樣處置?姜太公説:我聽説愛其人者,也愛其屋上的烏鴉(注......

  • 寧為玉碎 不為瓦全的故事及成語解釋 南北朝時期,公元550年,東魏的政治大權被當朝的丞相獨攬,這個丞相就是高洋。高洋一人統攬着東魏所有的政事,並且有篡權奪位之心。當時的魏孝靜帝(元善見)只是一個居其位,不謀其政的皇帝。後來高洋逼迫魏孝靜帝退位,將皇位轉讓......

  • 一箭雙鵰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長孫晟(shèng)字季晟,是南北朝北周時洛陽人。他聰敏過人,又有軍事學識和本領,特別善於射箭。所以,十八歲時就當了一名禁衞東宮的武官。那時,北方遊牧民族突厥的首領攝圖和北周互派使節往來。為了炫耀各自的實力,雙方都選派有......

  • 惡貫滿盈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商朝末年,國君商紂(zhòu)王暴虐(nüè)無道,任用奸臣,殘殺忠良,激起了民憤,就連諸侯王也都覺得他不是一個明君。當時,有一個西伯侯名字叫姬(jī)昌,他主張實施仁政,反對紂王的暴政。紂王便把他抓了起來,關在羑(yǒu)裏這個......

  • 生吞活剝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唐朝時期,河北棗強縣有一個叫張懷慶的武官,喜歡附庸風雅,文學水平卻比較低。為了追求虛名,他常常弄虛作假,把別人的好詩句改頭換面後説成是自己的創作。有一次,張懷慶看了李義府的詩後,覺得很好,就在每句詩前添了兩個字,讓原詩......

  • 當務之急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有次,孟子的弟子問,現在要知道和要去幹的事情很多,究竟應該先知道和先幹些什麼。孟子回答説:知者無不知也,當務之為急,仁者無不愛也,急親賢之為務。孟子的意思是,有智慧的人無所不知,但要知道當前應該做的事中急需要乾的事,而不......

  • 仰人鼻息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東漢末年,董卓在朝中專權,上欺天子,下壓羣臣,魚肉百姓,無所不為。各州郡的割據勢力紛紛起兵討伐董賊,共推袁紹為盟主。袁紹自稱車騎將軍,統率羣雄,直逼長安。冀州牧韓馥負責討逆羣雄的糧草供應,他看到袁紹深得人心,勢力越來越雄......

  • 暗箭傷人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春秋時期,鄭國的鄭莊公手下有兩位寵臣,一個是以仁孝聞名天下的老將軍潁(yǐng)考叔,另一個是英俊倜儻的青年將軍公孫子都。孟子曾讚揚這位青年美男子説:不知道公孫子都長得好看的人,就是沒長眼睛的人。公孫子都平時恃寵驕橫,......

  • 百折不撓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東漢靈帝時期,有一位叫喬玄的大臣,性情非常剛毅,疾惡如仇。喬玄在京城任職的時候,有一天,三個強盜在他府門外轉悠,看見喬玄十歲的小兒子正在門口玩耍,就劫持了孩子作為人質,想狠狠地敲詐喬玄一筆。校尉陽球得知消息後,與河南府......

  • 百聞不如一見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漢朝的時候,西邊湟水一帶,聚居着羌族人,稱為西羌。自從漢武帝打敗匈奴以後,西羌比較安定。漢宣帝時,朝廷派了官員渠安國去西羌視察。那裏的一些部落請求朝廷放寬禁令,但問題沒有解決,渠安國就回來了。過了不久,西羌的一些部落......

  • 七步成詩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三國時期,有一位名叫曹植(字子建)的人。他的詩“骨氣奇高,詞采華茂”。着名詩人謝靈運曾説:“天下才有一石,曹子建獨佔八斗,我得一斗,今天下共分一斗”。由此不難看出他的才華橫溢。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,小時侯隨軍奔波,直到13歲......

  • 櫛風沐雨的含義 櫛風沐雨的故事及成語解釋 大禹姓姒,是上古的治水英雄,也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部落首領。遠古時期,天地茫茫,宇宙洪荒,人民飽受海浸水淹之苦。堯當政時,派大禹的父親鯀去治水,但是鯀逢洪築壩,遇水建堤,主要採用堵塞洪水的辦法來治水,結果洪水氾濫的情況反而......

  • 倒行逆施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春秋末期,楚國伍子胥的父親和哥哥都被楚平王無辜殺害。伍子胥歷盡艱險,才逃到吳國,幫助闔閭刺殺了吳王僚,奪取了王位。接着,他又幫助吳王整軍經武,使吳國的國勢日益強盛。在此基礎上,他協助吳王征伐楚國,不久攻下楚都,楚昭王逃......

  • 人傑地靈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【釋義】傑:指有傑出才能的人;靈:特別美好的意思。傑出人物在哪裏出生或曾到過那裏,所以那裏就成了名勝之地。【出處】唐·王勃《滕王閣序》。聞名中外的滕王閣於公元663年重陽節落成。當時的洪州閻都督遍邀當地名士共赴......

  • 大筆如椽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東晉的文士王殉,從小才思敏捷,膽量很大,散文和詩賦都寫得很好,二十歲時便被司馬桓温聘為主簿。有一次,司馬桓温為了試試王殉的膽量,在大司馬府聚會議事的時候,故意騎一匹馬,從後堂直衝大廳。幕僚們頓時驚慌失措,四處躲避,惟有王......

  • 寧為雞口 不為牛後的故事及成語解釋 戰國時期,整個中原大地狼煙四起,戰事不斷。眾諸侯都想兼併其他的國家,稱雄天下。這些諸侯國裏實力最強的是齊、楚、燕、韓、趙、魏、秦七國,史稱戰國七雄。七雄中,秦國在西,自秦孝公即位後任用商鞅為相,實行變法,國力日漸強盛......

  • 同舟共濟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《孫子》記載: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,當其同舟而濟,遇風,其相救也如左右手。春秋時期,吳國和越國連年交戰,兩國的百姓也都將對方視為仇人。有一天,碰巧吳國人和越國人共乘一艘船渡河。船剛開的時候,他們在船上互相瞪着對方,一副要......

  • 出奇制勝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戰國時期,有兩個着名的將領,分別叫樂毅和田單。兩個人各侍其主,都很會佈陣打仗。有一次,兩人碰巧在即墨(今山東平度東南)這個地方打仗。田單帶領的是齊國的軍隊,樂毅帶領的是燕國的軍隊。樂毅將田單牢牢地困在城中,為了減少傷......

  • 老馬識途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公元前679年,齊桓公召集各諸侯國訂立盟約,十多個與會的中原諸侯國還宣了誓。主要內容如下:尊重周天子,扶助王室;抵禦外族,不准他們向中原進攻;幫助弱小的和有困難的諸侯國。由此,齊桓公坐上了春秋五霸的第一把交椅。這第一個......

  • 楚材晉用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春秋時期,楚國有個大夫名叫伍舉。有一次,他的岳丈犯了法偷偷地逃跑了,有人造謠説,伍舉的岳丈畏罪潛逃,是伍舉向他通風報信並送他逃走的。伍舉怕楚王聽信謠言治他的罪,便帶着一家老小逃到臨近的鄭國去了。伍舉在鄭國住了一段......

  • 安居樂業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春秋時期,有一位着名的哲學家和思想家,他姓李,名耳,字聃。據説他剛生下來時,就是一個白頭髮、白鬍子的小老頭兒,所以人們稱他老子。還説他是在一棵李樹下出世的,所以姓李。又因為他的耳朵長得特別大,所以名耳。其實,老子是人們......

  • 噤若寒蟬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東漢末期,有一個叫杜密的人,為人厚道,做官清廉,剛正不阿,依法辦事。他任太守等職期間,參加打擊宦官集團鬥爭時,執法嚴明,對宦官子弟有惡必罰,有罪必懲。隨着年歲漸高,杜密告老還鄉。常言道無官一身輕,但杜密仍十分關注國事,他經常......

  • 病入膏肓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春秋時期,晉景公得了重病,聽説秦國有一個醫術很高明的醫生緩,便專程派人去請來。醫生還沒到。晉景公恍惚中做了個夢。夢見他的病變成了兩個小孩,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説話。晉景公側耳傾聽。一個説:那個高明的醫生緩馬上就要來......

  • 指鹿為馬的含義 指鹿為馬的故事及成語解釋 秦始皇死後,趙高和李斯專政,他們為保住自己權勢,假傳聖旨,令本應繼承皇位的秦始皇大兒子扶蘇自殺身亡,控制秦王的次子胡亥即位成了秦二世。趙高則做了宰相高職。一人之下,萬人之上的趙高仍不滿足,日夜盤算着要篡奪皇位。可是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