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 > 歷史 > 

成語故事

 > 列表
  • 從容不迫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戰國時期,宋國有兩位大哲學家——莊子和惠子(即惠施),他們是非常要好的朋友。一天,風和日麗,莊子和惠子兩人興沖沖地來到河邊散步。兩人邊走邊聊,非常愉快,不知不覺就走到一座橋上,頓時被眼前清澈河水中的魚兒吸引住......

  • 一言九鼎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話説東周有一國寶,九鼎,是君臨天下的象徵,世人都想擁有它。當時的周朝勢微,又想保住這個鼎,又不敢得罪各個諸侯強國。秦國仗自己兵多馬壯,想用武力來強迫周王交出寶鼎,周王(應為周顯王〈前321年〉)非常害怕,但又不敢真得罪秦國,......

  • 百折不撓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東漢靈帝時期,有一位叫喬玄的大臣,性情非常剛毅,疾惡如仇。喬玄在京城任職的時候,有一天,三個強盜在他府門外轉悠,看見喬玄十歲的小兒子正在門口玩耍,就劫持了孩子作為人質,想狠狠地敲詐喬玄一筆。校尉陽球得知消息後,與河南府......

  • 滄海桑田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從前有兩個仙人,一個叫王遠,一個叫麻姑。一次,他們相約到蔡經家去飲酒。到了約定的那天,王遠在一批乘坐麒麟的吹鼓手和侍從的簇擁下,坐在五條龍拉的車上,前往蔡經家。但見他戴着遠遊的帽子,掛着彩色的綬帶,佩着虎頭形的箭袋,顯......

  • 口若懸河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【釋義】懸河:瀑布。説話像瀑布一樣滔滔不絕。形容能言善辯。【出處】唐·房玄齡等《晉書·郭象傳》。成語典故:司馬炎篡位之後滅蜀吞吳,一統天下,在洛陽定都建立晉朝,史稱西晉。西晉初年,當時的文壇上活躍着許多有作為的作......

  • 士別三日 刮目相待的故事及成語解釋 三國時期,吳國有一位着名的大將軍叫呂蒙。他帶兵打仗非常勇敢,跟着孫權南征北戰,為東吳的建國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。然而,這位英勇的戰將自小沒有讀過書,所以,肚子裏墨水很少,行事也比較粗魯,又不怎麼懂禮儀。所以,大家都稱他為......

  • 殘杯冷炙的含義 殘杯冷炙的故事及成語解釋 北齊的文學家顏之推,學富五車,他有一部《顏氏家訓》流傳下來。這本書的內容是以儒家的傳統思想作為立身治家之道的。《顏氏家訓》中有一處告誡説:不可令有稱譽,見役勛貴,處之下坐,以取殘杯冷炙之辱。意思是説,不能因為有點稱......

  • 目不識丁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《舊唐書·張弘靖傳》:今天下無事,汝輩挽得兩石力弓,不如識一丁字。唐憲宗時,幽州節度使張弘靖,部下有兩個從事,一個叫韋雍,一個叫張宗厚。兩人仗勢欺人,橫行霸道,品性非常粗暴惡劣。他們常吃喝玩樂,直到深夜才散,還要讓侍......

  • 覆巢無完卵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孔融,字文舉,東漢末年山東人,孔子第二十代孫,世代為官,自幼聰慧明理,《三字經》上説融四歲,能讓梨傳為佳話。漢獻帝時,孔融曾做過北海相。據説,當年曹操發動五十萬大軍,南征劉備和孫權時,孔融曾表示反對,勸説曹操停止出兵。曹操不......

  • 百步穿楊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秦國的白起,是一位非常善於打仗的將軍。由他指揮的戰爭沒有失敗的時候,所以人們稱他為常勝將軍。有一年,秦王派白起率兵前去攻打魏國。如果魏國被秦國攻下,會在多個諸侯國之間引起連鎖反應,為此很多人都非常擔憂。有個名叫......

  • 鴻鵠之志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秦朝末年,有一個農民起義軍領袖,名叫陳勝,字涉。陳勝青年時代,曾經做人家的僱農,替別人耕地。有一次,他停下耕田,走到田埂上休息。他因失望而歎恨了好久,對另一個僱農説:我們當中如果有人富貴了,可不能忘掉別人。[]一同當僱農的......

  • 胯下之辱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韓信是秦漢時期着名的軍事統帥。他出身貧賤,從小就失去了雙親。建立軍功之前的韓信,既不會經商,又不願種地,家裏也沒有什麼財產,過着窮困而備受歧視的生活,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。他與當地的一個小官有些交情,於是常到這位小......

  • 兼聽則明 偏信則闇的故事及成語解釋 魏徵從小喪失父母,家境貧寒,但喜愛讀書,不理家業,曾出家當過道士。後任宰相之職,為唐朝貞觀名相。話説玄武門之變以後,唐太宗李世民把他任為諫官之職,並經常引入內廷,詢問政事得失。魏徵喜逢知己之主,竭誠輔佐,知無不言,言無不盡......

  • 風聲鶴唳 草木皆兵的故事及成語解釋 唳:鳥鳴。聽到風聲和鶴叫聲,都疑心是追兵。草木皆兵:把草和樹木都當做了敵人的兵將。形容人在極度驚慌時疑神疑鬼。《晉書·謝玄傳》:聞風聲鶴唳,皆以為王師已至。《晉書·苻堅載記》: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,見部......

  • 因噎廢食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相傳,古時候有這樣一個故事:一個節日之夜,有個大財主在家大擺酒席。大家划拳喝酒,喧聲如潮。突然,鬧得最歡的一個老頭大汗淋漓,翻着白眼,捂住脖子,拼命地嚥着唾沫。原來是他剛才急着説話,嘴裏一塊牛肉沒嚼爛就吞了下去,結果喉嚨......

  • 掩耳盜鈴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春秋時期,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範氏。有人趁機跑到範氏家裏想偷點東西,看見院子裏吊着一口大鐘。這口大鐘是用上等青銅鑄造而成的,造型和圖案都非常的精美。小偷心裏高興極了,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揹回自已家去。可是鍾又大又......

  • 白虹貫日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戰國時期,韓國有個叫聶政的人,其父是有名的鐵匠,後被韓王殺害。聶政長大後因殺人避仇,與母親、姐姐逃到了齊國,以屠狗為生。嚴仲子是濮陽(今河南濮陽)人,在韓哀侯朝中供職,與同朝的輔相俠累不和。據説俠累是個忌賢妒能、心胸狹......

  • 一丘之貉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漢朝時有一個名叫楊惲的人,有着非常顯赫的出身。他的父親是漢昭帝時官拜丞相的楊敞,母親是大史學家司馬遷的千金。在這樣的書香門第下,楊惲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養,未成年時就飽讀詩書,學問淵博。漢宣帝即位後,楊惲知道了大將......

  • 三陽開泰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【出處】:《易·泰》:泰,小往大來,吉亨。《宋史·樂志》:三陽交泰,日新惟良。三陽開泰,漢族傳統吉祥語和吉祥圖案。《周易》稱爻連的為陽卦,斷的為陰爻,正月為泰卦,三陽生於夏;冬去春來,陰消陽長,有吉亨之象。常用稱頌......

  • 亡羊補牢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《戰國策》記載:“見兔而顧犬,未為晚也;亡羊而補牢,未為遲也。”接下來,我們便來簡述一下這段話的來歷。戰國時期,楚國有一個大臣,名叫莊辛。有一天,莊辛對楚襄王説:“你在宮裏面的時候,左邊是州侯,右邊是夏侯;出去的時候,鄢陵君和......

  • 噤若寒蟬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東漢末期,有一個叫杜密的人,為人厚道,做官清廉,剛正不阿,依法辦事。他任太守等職期間,參加打擊宦官集團鬥爭時,執法嚴明,對宦官子弟有惡必罰,有罪必懲。隨着年歲漸高,杜密告老還鄉。常言道無官一身輕,但杜密仍十分關注國事,他經常......

  • 精衞填海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傳説,炎帝神農氏最寵愛的女兒女娃,模樣長得纖秀,卻有着堅強的性格。姐妹們都喜歡打扮,惟獨她酷愛體育,尤其水上運動,游泳划船,跳水衝浪。一天清晨,風和日麗,正是出遊的好時光。女娃駛着一葉輕舟,在碧波盪漾的東洋大海上游蕩。海......

  • 鑿壁借光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西漢時期,有個貧苦農夫的孩子,名叫匡衡。他小時候很想讀書,可是因為家裏實在是太窮了,沒錢去學堂學習。後來,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,才有了閲讀書本的能力。匡衡買不起書,只好借書來讀。那個時候,書是非常貴重的,有書的人不肯輕易......

  • 寧為雞口 不為牛後的故事及成語解釋 戰國時期,整個中原大地狼煙四起,戰事不斷。眾諸侯都想兼併其他的國家,稱雄天下。這些諸侯國裏實力最強的是齊、楚、燕、韓、趙、魏、秦七國,史稱戰國七雄。七雄中,秦國在西,自秦孝公即位後任用商鞅為相,實行變法,國力日漸強盛......

  • 貪生怕死的故事、意思及成語解釋 西漢末年,劉立繼承了樑王之位。他荒淫殘暴,欺壓小民,稱霸一方。漢成帝在位時,還能容忍他,漢哀帝即位後,覺得他真是太不像話了。可是劉立更加恣意妄為,根本不把國家的法律當回事,竟然無故將手下的中郎曹將等人殺死。漢哀帝得知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