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

首頁 > 生活 > 歷史 > 歷史解密 > 古代“保温瓶”長啥樣?宋朝雙層碗可保温食物

古代“保温瓶”長啥樣?宋朝雙層碗可保温食物

推薦人: 來源: 奮鬥學識館 閲讀: 2.57W 次

“明永樂青花熱水瓶”因出現在央視《尋寶——走進晉江》節目中而大出風頭。這個熱水瓶是現代熱水瓶造型,把手、蓋子皆有,所不同的只是材質為青花瓷。不少專家稱這個熱水瓶造假,明代永樂年間根本不可能有這種器型,網友們也打趣説這個熱水瓶是“穿越”回去的。不過,這個熱熱水瓶”的出現,也讓我們感到好奇:沒有熱水瓶,古人想喝熱水非得現燒現喝嗎?為了給水保温,古人想出了什麼好辦法?熱水瓶到底是在哪個時代出現的?

古代“保温瓶”長啥樣?宋朝雙層碗可保温食物

1912年,熱水瓶漂洋過海到中國

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一下大家都熟悉的熱水瓶

熱水瓶也叫保温瓶。它的外殼有各種顏色、各種材質的,但起保温作用的實際上是內膽。內膽的材質是玻璃,你知道嗎?這個膽是雙層的,隔層中的空氣被抽掉了,在真空的隔層裏又塗了一層銀或反射塗料。

“熱水瓶在西方出現的時間比較晚,在中國出現的時間差不多是清朝晚期。”江蘇省古陶瓷研究會副會長周道祥説。查閲資料不難發現,熱水瓶最早是由英格蘭科學家杜瓦於1892年發明的。熱水變冷通過熱對流、熱傳導和熱輻射三種方式。熱水瓶膽就是通過解決上面三個問題而製成的。瓶口用軟木塞阻止熱與冷空氣的對流;雙層瓶膽之間的空隙抽成真空,解決了熱的傳導;在瓶膽上塗一層薄薄的銀,使它成為反射光線和反射熱的一面鏡子,從而利用銀層把熱輻射擋回去。這樣,熱就不會散失,起到了保温的作用。

而熱水瓶傳到中國要晚20年左右。據資料記載,1912年德國保温瓶輸入中國。到1926年,上海創辦了首家熱水瓶廠。此後,天津、重慶等地也相繼創建保温瓶製造廠。

“民國時期,熱水瓶大多是竹殼子,很多年長的人還都見過這種老式的水瓶,也有鐵殼子的,但數量不多,因為當時中國的製造技術尚未達到這個水平,所以鐵殼子大多是從國外進口的。”周道祥表示。

提及那個明朝青花熱水瓶,周道祥表示不可能,別的不提,單説材質,“陶瓷表面易碎,用它裝水,一旦打破,對人身體的傷害將是非常大的,不實用啊。

明朝有“瓷膽”水瓶?

技術上可以有!缺點是不保温

其實,對於那個明永樂青花熱水瓶,也有專家發表了不同意見。鑑定專家寧玉新就表示,在永樂年間,將熱水瓶雙層玻璃的原理應用到瓷器上完全沒有技術問題。元代和明代有很多雙層杯,隔層的作用跟現在的熱水瓶原理是一樣的。熱水瓶的膽真的可以用瓷器來做嗎?

記者請教了江西景德鎮陶瓷學院教授曹建文。“從技術上來説,這是可以實現的。”曹建文表示,製作過程簡單説來就是將內外兩層模印弄好後,再將它們套在一起,進行連接。清朝乾隆年間的轉心瓶就是運用的這個原理。轉心瓶不止一層,在一個鏤孔瓶內,套裝一個可以轉動的內瓶,上面繪着各種紋樣。轉動內瓶時,通過外瓶的鏤孔,可以看見不同的畫面,猶如走馬燈。不過,根據燒窯的要求,兩層瓷之間並非真空,而是留有空隙。這樣實際上就違背了熱水瓶的原理,熱量是會流失的。所以雙層的瓷器能做出來,但並不是保温的器具。

曹建文還表示,景德鎮是明清時期皇家御窯所在地。“但景德鎮目前發現的窯址,不管是官窯還是民窯,都沒有出土過熱水瓶這種器物的殘片。”因此,曹建文對那個明永樂青花熱水瓶也是持懷疑態度的。

專家們紛紛否定了青花熱水瓶,看來在古代想喝點熱水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好在聰明的古人找出了許多替代品,不僅環保還賞心悦目。

越國人

温酒器、冰酒器滿足多種需要

既然古代沒有熱水瓶,那麼如何將水保温、古人又有哪些保温設備呢?

南京博物院的考古專家告訴記者,2004年無錫鴻山鎮越國貴族墓葬中出土過“温酒器”。只是,這名字並非是古時就有的,而是現代人根據它的形狀,推測出用途而起的名字。

參加過那次考古的專家説,當時成套的青瓷温酒器是首次發現,由此可見越國貴族生活的奢華。與之相對應的還有“冰酒器”。冬季使用的温酒器具由爐盤、温酒器組成,顏色是灰白泛青。爐盤內置炭,上面放温酒器,温酒器內置水,温酒器上有很多小孔,小孔內置酒杯。這樣以火温水,再以水温酒。而夏季使用的冰酒器與温酒器的結構基本相同,下面為承盤,裏面可置冰,再在冰酒器內置水,小孔內置酒杯。冰降水温,從而水降酒温。

不過專家表示,根據考古發現,這種温酒器並非是實用器,也就是並非是越國人真正使用的,而是一種明器,即陪葬用品。當然了,明器也是根據當時日用品的模型仿製的,所以可以判斷出當時的越人也使用過這種器具。專家稱,當時器具的材質以青銅為多,而並非青瓷,所以很可能越國人真正使用的“温酒器並是青銅的。

在戰國時代,還有一種既能保温又能儲冰的器物,被現代人形象地稱為“古代的冰箱”,它就是曾侯乙墓出土的最古老的銅鑑缶,也是一種温酒器。它的外部為鑑,鑑內置一尊缶。鑑與尊缶之間有較大空隙,夏天可以放入冰塊,冬天則貯存温水,尊缶內盛酒,這樣就可以喝到“冬暖夏涼”的酒了。

宋朝人

隆重推出低碳節能型雙層碗

最環保

時間再推進到宋代,宋人又有什麼奇思妙想呢?那時的保温器具中有一種奇特的“碗”

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賀雲翱告訴記者,宋朝時有一種雙層碗就是為了保温而設計的,名字叫温盤。它由上下兩層瓷構成,上層瓷薄,下層瓷厚,中間是空的,注水孔是在盤子兩側的頂部穿一至兩個圓孔。使用時向盤內夾層直接注入熱水保温,而不使用爐盤燒炭,十分環保。

據記載,這是中國歷史上一種獨具才智的飲食器皿,尤在北方官宴中得到好評,這一系列還有温酒壺、温碗、温盅等。

“青花熱水瓶不可能是真的,據我瞭解,古代的保温器具,以碗類為主,瓶狀的保温器具迄今為止還沒有怎麼見過。”賀雲翱表示。

宋代時還有另一種原理相同的碗,它有一個特別的名字,叫孔明碗。江西景德鎮陶瓷學院教授曹建文説,孔明碗最大的特點是由兩個碗上下粘接而成,兩個碗中間留空,不同的是,在外面碗的底心有一圓孔相通,人們便因這個“孔明而將其美稱為“孔明碗。江外碗底的孔是讓沸水進入夾層後,使碗內的食物保持温度,所以起這個名字也是稱讚這種技藝的智慧。其實,該碗與諸葛亮一點關係也沒有。

孔明碗產生於宋代,明代也有製造。起始是北宋龍泉窯,碗比較厚實,外碗底的孔比較大。到了明代,孔明碗較薄,外碗底的孔較小。宋代的孔明碗大多為青釉器,明代則有青花、五彩等品種。

清朝人

茶桶、提籃是居家旅行必備保温器

最實用

雖然專家表示温盤沿用到了明清。不過,清代又有了新花樣。

賀雲翱提及了清代一種多層食盒,他曾在皖南看到過,材質既有木質的,又有瓷器的,多層食盒讓熱量聚集,可以起到保温的效果,十分簡單實用。

而南京市民俗博物館內還收藏着兩種保温器具,一種是茶桶,“清代時,古人會把茶壺放在藤編的或者木質的茶桶裏。”民俗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介紹説,以木質的茶桶為多,有圓形、六角形、八角形等多種形狀,富貴人家使用的茶桶外面會雕花或者描金,非常考究,茶壺和茶桶之間有空隙,上面會塞上棉花等東西保温。另外,還有一種叫提籃,裏面放着木食盒,有提手,跟現代的籃子有點像。

推薦閲讀

  • 1嬰兒在什麼情況下要住保温箱?早產兒要在保温箱住多久
  • 2保温杯裏面底部沒有sus304能用嗎?sus304保温杯可以泡茶嗎
  • 3常吃八種温補食物 既保暖又護膚
  • 4保温杯內壁都是小氣泡正常嗎?保温杯內壁發黃是生鏽嗎
  • 5開水瓶裏面的水垢太厚了水還能喝嗎?開水瓶為什麼不保温了?
  • 6古代宋朝宮城最小 站酒樓頂層可俯瞰皇宮
  • 7怕冷女性多吃“升温”食物
  • 8保温杯不可泡茶 警惕7大短命飲食法
  • 9古代沒有冰箱 古人是怎麼保存食物的?
  • 10食物“趁熱吃”好不好?食物温度宜“不涼也不熱”
  • 11雙層玻璃保温杯保温多長時間
  • 12開水瓶聽着不響是不是不保温?開水瓶的水垢怎麼去除乾淨?
  • 13為什麼保温杯能保温?
  • 14貴州十大最好温泉排名,黃平浪洞森林温泉、烏當保利國際温泉很不錯
  • 15真空包裝食品常温下可以保存多久 常温下真空包裝食品能保存多長時間
  • 16古代最牛的專業“槍手” 温庭筠一場替考8人
  • 17揭祕古代人放假都幹啥?最長假期竟是宋朝
  • 18保温瓶是怎樣實現保温的
  • 19保温杯內壁沒有304標誌正常嗎?保温杯內壁發黃對身體有害嗎?
  • 20一代智囊劉伯温的“謀臣”悲劇 劉伯温下場如何
  • 21古代皇帝的降温神器 用蟒蛇皮建造“空調房”
  • 22古代清明節放假 唐朝“黃金週” 宋朝放假時間最長
  • 23保温杯為什麼會有黴味?保温杯放久了有黴味怎麼辦?
  • 24泡温泉的好處?泡温泉注意事項,冬天泡温泉“得法”才健康